幼儿园园长的“园所文化记忆馆”建设
—— 从历史沉淀到精神传承
一、园所文化建设的深层需求
许多园所有丰富的历史积淀,但缺乏系统整理与传承机制,导致新入职教师不了解园所发展历程,家长对园所认同感薄弱,园所形象同质化严重。
园长应推动建立“园所文化记忆馆”,通过实物、影像、口述等方式保存园所文化基因,增强团队凝聚力与社会影响力。
二、具体措施与实施路径
1. 收集园史资料
包括老照片、旧教案、毕业纪念册、荣誉证书、早期玩具等。
邀请退休教师、创始园长、校友捐赠相关物品。
2. 录制“园所口述历史”
采访建园初期的教职工、历任园长、老校友。
制作成视频或音频资料,用于新生教师培训和家长开放日。
3. 建设实体或数字“文化记忆馆”
实体馆可设于园所公共区域,如走廊、大厅、多功能厅。
数字馆可通过微信公众号、园所网站发布,便于广泛传播。
4. 开展“文化传承日”活动
每年举办一次,邀请老教师回园分享经历。
孩子们参与制作园史海报、录制“我们的园所”短片等。
5. 构建“文化记忆延续机制”
每届毕业生留下一件纪念物,如手印、语音留言、绘画作品等。
形成代际之间的文化连接,增强情感归属。
三、案例分析:某园“时光长廊”项目
某园打造了一个“时光长廊”,陈列建园以来的重要物件与影像资料,包括:
第一张招生简章
90年代的教师备课本
各届毕业照
幼儿园历年获奖证书
每年毕业季,孩子们都会在这里留下手印或语音留言,成为园所文化的延续载体。
园长说:“这里不仅是历史的见证,更是我们精神的根脉。每一位走进来的人都能感受到园所的文化温度。”
该项目不仅增强了师生的情感连接,也成为园所招生宣传的独特亮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