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幼儿园园长的“家园共育盲区诊断系统”建立》
—— 发现那些我们都没注意到的成长断层
一、现实问题
家园沟通多集中于显性表现(如吃饭、睡觉、情绪),而对孩子发展中的细微变化关注不足,导致一些关键问题被忽略。
二、机制创新
通过“双视角观察清单”识别教育盲点,形成家园协同干预机制,避免孩子在某些方面长期被忽视。
三、具体做法
家园共同填写“成长盲点问卷”
列出孩子可能存在的隐性发展问题,如语言表达、社交技巧、注意力等。
教师与家长分别打勾未注意到的部分。
每月召开“盲点对话会”
针对未被关注的发展领域展开讨论,制定支持策略。
如:“老师发现孩子很少主动发言,家长在家也有类似情况。”
建立“盲点追踪档案”
对识别出的问题进行持续跟进,调整教育方式。
每月更新一次进展报告。
四、案例分析:某园通过盲点诊断发现多名孩子存在语言表达障碍
教师与家长联合启动“说话小达人”计划,包括语音训练、绘本讲述、角色扮演等活动。三个月后,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显著提升,部分孩子开始主动表达想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