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 > 园长知识 >

《幼儿园园长的“教师成长微故事档案”建设》

—— 让每一次努力都被看见


一、现实困境:教师成长被简化为考核指标,缺乏情感共鸣

在大多数园所中,教师的成长往往以“教案数量”“公开课次数”“家长满意度评分”等量化指标呈现。这种方式虽然便于评估,但却忽略了教师成长过程中最真实、最动人的部分——他们面对困难时的坚持、突破瓶颈时的喜悦、第一次独立组织活动时的忐忑与成就感。

许多教师反映:“感觉自己只是个工具人。”这种情绪不仅影响了教师的职业认同感,也削弱了园所的凝聚力。


二、机制创新:用“微故事”记录教师成长点滴

我们提出建立“教师成长微故事档案”,鼓励教师每月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成长故事,分享一次教学尝试、一个失败反思或一次成功经验。

这些故事不仅是教师个人成长的见证,也是园所文化沉淀的重要载体。


三、具体做法:

(一)设立“成长微故事”投稿机制

每位教师每月提交一篇“成长微故事”,可以是:

“第一次带孩子做科学实验,我竟然紧张得手心出汗”

“那个总爱哭的孩子今天对我说‘老师你真好’,我哭了”

“家长质疑我的教学方式,但我学会了如何沟通”

(二)搭建“成长故事展示平台”

将优秀微故事发布在园内公众号、内部工作群或教师休息区展板上,供其他教师、家长阅读点赞。

(三)举办“教师成长故事展”

每学期末举办一次“教师成长故事展”,邀请家长代表、实习生参与,通过图文、视频等形式展示教师的成长历程。

(四)汇编成册,成为园所文化资产

年终将所有“成长微故事”整理成册,作为园所教师专业发展的纪念册,也可用于新教师入职培训材料。


四、真实案例:一名年轻教师的故事引发共鸣

一位刚入职半年的教师在“成长微故事”中写道:“昨天是我第一次独立组织区域活动,孩子们跑来跑去,我几乎控制不了场面……但结束后有个小朋友拉着我说‘老师,今天的拼图太好玩了’,那一刻我觉得自己还可以再试一次。”

这篇故事在园内广受好评,园长将其作为培训案例推广,并鼓励她继续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。


五、结语

教师不是数据,而是有血有肉的人。
他们的成长不应只停留在考核表上,而应被看见、被记录、被传承。
当我们把每一位教师的努力变成故事,园所就有了温度,教育才有了灵魂。


教育部 普通话宣传周 教育资源服务平台 教育部招聘平台 中央电化教育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