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幼儿园园长的“儿童情绪识别与表达能力提升计划”》
—— 从压抑到表达的情绪教育转型
一、现实挑战:孩子常以哭闹、攻击代替语言表达情绪
很多孩子遇到困难或冲突时,第一反应是哭、喊、打人。教师常常感到无奈:“说了多少次‘要说出来’,可他们就是不说。”
这反映出一个问题:孩子缺乏情绪识别与表达的能力,无法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,只能通过行为来释放。
二、课程理念:通过绘画、角色扮演、情绪卡片等方式帮助孩子识别并表达情绪
我们提出“儿童情绪识别与表达能力提升计划”,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、理解他人的情绪,并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。
三、具体做法
(一)引入“情绪表情图谱”
张贴不同情绪的表情图卡,帮助孩子识别愤怒、害怕、开心、失望等情绪状态。
(二)每日开展“情绪分享圈”
孩子轮流说说自己今天的心情,教师给予回应和引导。例如:
“我今天有点难过,因为妈妈出差了。”
“我很高兴,因为我拼好了积木。”
(三)开展“我的情绪日记”活动
孩子用图画+简单文字记录每日情绪变化,教师定期回顾并与家长沟通。
(四)设置“情绪调节资源包”
包含绘本、游戏、工具卡、呼吸训练音频等资源,供教师随时使用。
四、真实案例:某园引入“情绪分享圈”后,孩子冲突事件减少40%
教师反馈孩子更愿意用语言表达情绪,沟通效率显著提升。一位家长说:“以前孩子一生气就摔东西,现在会说‘我现在很生气,我想静一下’。”
五、结语
情绪不是洪水猛兽,而是成长的信号灯。
当孩子学会识别与表达情绪,他们就能更好地与自己相处、与他人沟通、与世界连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