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幼儿园园长的“儿童身份认同文化建设路径”》
—— 让孩子成为园所真正的主人
一、现实挑战:孩子被动接受规则,缺乏身份认同与参与感
很多园所的班级布置、区域命名、规则制定都是教师主导完成,孩子只是“观众”。
他们对园所缺乏归属感,对集体缺乏认同。
二、机制创新:通过“身份标识+角色扮演+文化共创”帮助孩子建立身份认同
我们提出“儿童身份认同文化建设路径”,让孩子不仅是学习者,更是园所文化的共建者。
三、实施路径
(一)设立“儿童文化符号”
如:
每班设计专属班名、班徽、班歌
孩子投票决定教室装饰主题
制作“我是小小园长”徽章,轮流佩戴体验责任
(二)开展“园所小大使”项目
挑选孩子担任“小导游”,带领新生参观园所,介绍各区域功能,提升其自豪感。
(三)推动“儿童文化共创”活动
如:
“我想给园所起个名字”
“我眼中的园所节日”
“我们的班级公约”
鼓励孩子表达想法并付诸实践。
四、真实案例:某园让孩子设计“班级徽章”
孩子们用绘画、拼贴等方式创作出独一无二的徽章,并讲解背后的意义。一名孩子说:“我们的徽章是彩虹,因为它代表快乐!”
五、结语
孩子不是园所的“客人”,而是“主人”。
当他们拥有表达权、决策权、创造权,就会真正爱上这个属于他们的空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