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 > 园长知识 >

《幼儿园园长的“儿童自主决策能力培养机制”》

—— 从被动服从到主动选择的成长路径


一、现实困境:孩子缺乏选择权与决定权,依赖成人安排

很多园所的日常活动中,孩子几乎不参与决策:

活动由教师统一安排

区域材料固定不变

游戏规则由教师制定

孩子习惯了“被安排”,久而久之失去了表达意愿和做决定的能力。


二、机制创新:建立“儿童自主决策支持系统”,让选择成为成长的一部分

我们提出“儿童自主决策能力培养机制”,通过环境创设、制度设计、教学引导等方式,让孩子从小学会思考、选择和负责。


三、具体做法

(一)设立“每日选择时间”

每天安排10分钟让孩子自主决定:

想和谁一起玩

想去哪个区域

想尝试什么活动

教师观察并记录其决策行为。

(二)推行“项目式自主决策小组”

每学期开展一次“班级小项目”,如“我想建一个恐龙角”、“我们要办一场跳蚤市场”。
孩子需自行决定:

做什么?

怎么做?

需要哪些材料?

教师只作为支持者,不主导方向。

(三)开发“决策思维工具卡”

为孩子提供简单句式帮助思考,如:

“我想要……因为……”

“如果这样做,可能会发生……”

“我们可以试试……”

这些句式贴在教室显眼处,供孩子随时参考。

(四)设置“儿童议事会”机制

每月召开一次“儿童议事会”,孩子可提出对园所、班级的意见建议,教师认真倾听并反馈。


四、真实案例:某园实施“自主决策日”后,孩子表达意愿明显增强

孩子们在“我要建城堡”的项目中,自发分配任务、寻找材料、解决冲突。一名家长反馈:“以前问他‘今天想做什么’他总是说不知道,现在会主动说‘我想搭火箭’。”


五、结语

真正的教育不是替孩子做决定,而是教他们如何自己做决定。
当孩子拥有选择的权利,他们才会有责任感、成就感和自我认同感。


教育部 普通话宣传周 教育资源服务平台 教育部招聘平台 中央电化教育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