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 > 园长知识 >

《幼儿园园长的“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估与干预体系”构建》

—— 从模糊判断到科学支持的社会能力提升


一、现实问题:教师对孩子社会性发展缺乏系统评估,干预手段单一

很多教师只能凭感觉判断孩子的社交能力:

“这孩子有点内向”

“那个小朋友总爱抢东西”

“不太合群,但也不知道怎么帮”

这种主观评价无法指导有效干预,也难以追踪改善效果。


二、机制创新:建立“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估与干预体系”,实现精准识别与支持

我们提出一套包含“识别—评估—回应—跟踪”的儿童社会性发展支持模型,帮助教师科学了解孩子的发展水平,并给予个性化引导。


三、具体做法

(一)引入《幼儿社会性发展量表》

从以下维度进行评估:

表达意愿

合作意识

冲突解决

规则理解

同理心表现

教师每月填写,形成发展曲线图。

(二)设置“社会性发展观察区”

在游戏、自由活动等自然场景中观察孩子互动情况,记录典型行为。

(三)建立“社会性发展资源包”

包含绘本、角色扮演剧本、情绪卡片、合作游戏等资源,供教师根据评估结果使用。

(四)开展“同伴互助计划”

为社会性发展较弱的孩子配对一位“社交榜样”,通过共同游戏、轮流发言等方式促进互动。


四、真实案例:某园通过评估发现多名孩子存在“规则理解困难”

教师随后引入“规则游戏化教学”,如“交通信号灯”、“排队接力赛”,帮助孩子在游戏中理解规则。两个月后,相关行为问题明显减少。


五、结语

孩子的社会性发展不是靠“管”出来的,而是靠“看懂”和“引导”出来的。
当我们用专业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,才能真正助力他们的成长。


教育部 普通话宣传周 教育资源服务平台 教育部招聘平台 中央电化教育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