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 > 园长知识 >

《幼儿园园长的“儿童学习兴趣动态追踪机制”建设》

—— 让每个孩子的兴趣都被看见与延续


一、现实问题:孩子的兴趣常被忽视或打断,缺乏持续支持

很多时候,教师看到孩子对某个事物表现出强烈兴趣:

对昆虫痴迷

痴迷于搭建积木

反复画同一类人物

但由于课程安排、材料限制等原因,这些兴趣未被深入挖掘,导致孩子失去探索热情。


二、机制创新:建立“儿童学习兴趣动态追踪机制”,让兴趣成为深度学习的起点

我们提出“儿童学习兴趣动态追踪机制”,通过记录、分析、引导和支持,将孩子的兴趣转化为持续的学习动力。


三、具体做法

(一)设立“兴趣观察日记”

教师每日记录孩子感兴趣的事物、语言表达、探索行为等。

(二)制作“兴趣地图”

以图表形式呈现孩子兴趣变化轨迹,如:

第一周:喜欢画画

第二周:开始画动物

第三周:研究动物栖息地

(三)推动“兴趣转化教学”

根据孩子兴趣生成主题活动,例如:

孩子喜欢恐龙 → 开展“远古世界”项目

孩子热衷搭桥 → 引导“建筑工程师”探索活动

(四)设置“兴趣展示墙”

将孩子的作品、想法、探索过程可视化,鼓励他们讲述自己的发现。


四、真实案例:某园支持一名“昆虫迷”孩子持续探索半年

孩子从最初画虫子,到后来查阅资料、制作标本、组织“昆虫分享会”。最终成果在园所展览,家长感动地说:“没想到孩子的兴趣真的被重视了。”


五、结语

兴趣是最好的老师,也是最深的动力。
当园所能看见并延续孩子的兴趣,教育就不再是单向灌输,而是双向奔赴。


教育部 普通话宣传周 教育资源服务平台 教育部招聘平台 中央电化教育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