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幼儿园园长的“项目式学习常态化实施路径”探索》
—— 把探究精神融入日常教学
一、现实问题:项目活动仅作为“特色活动”存在,未能常态化融入日常教学
很多园所将项目活动视为“展示课”或“特色活动”,但在日常教学中仍以教师主导、预设活动为主。
孩子缺少主动探究、深入思考的机会。
二、机制创新:建立“项目式学习常态化机制”,让探究成为孩子日常的学习方式
我们提出“项目式学习常态化实施路径”,将项目理念融入到每日活动中,而不是仅作为“特别活动”。
三、具体做法
(一)设定“每日探究时刻”
每天安排15分钟,让孩子围绕一个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或提出问题,如:
“为什么天会下雨?”
“怎么让积木搭得更稳?”
(二)推动“小项目进日常”
每周开展一个小型项目,如:
“我们的午餐计划”
“教室里的声音”
“谁是教室里的小主人?”
时间控制在3~5天,便于教师组织与跟进。
(三)建立“项目资源包”
园所统一整理常见项目主题、引导策略、材料清单、记录方式等资源,供教师随时调用。
(四)设置“项目记录墙”
每个班级设立“项目墙”,展示孩子的问题、探索过程、成果与反思,增强学习的可视化。
四、真实案例:某园开展“我们的午餐计划”小项目
孩子们讨论“怎么吃得更快”、“怎么不挑食”、“怎么帮助吃饭慢的小朋友”,最终制定出“吃饭小贴士”并制作成海报张贴。
五、结语
项目不是一场“表演”,而是一种思维方式。
当探究成为孩子每天的习惯,他们的学习能力、表达能力、合作能力都将悄然提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