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 > 园长知识 >

《幼儿园园长的“教师自主管理赋权机制”建设》

—— 从“被管理”到“共治理”的教师角色升级


一、现实问题:教师只是执行者,缺乏管理参与权

很多园所的管理由园长“说了算”:

课程由园长定

活动由行政排

制度由管理层出

教师沦为“执行机器”,导致:

缺乏主动性

责任感弱

创新意愿低


二、机制创新:打造“教师自主管理赋权机制”,让教师成为园所治理的合伙人

我们提出“教师赋权机制”,在课程、环境、活动、评价等领域赋予教师决策权,激发主人翁意识。


三、具体做法

(一)设立“教师自治小组”

成立多个由教师自主发起的管理小组:

环境创设组(负责班级与公共区域设计)

游戏材料组(负责玩具采购与更新)

节日活动组(策划六一、元旦等活动)

教研共学组(组织专业学习)

每组有预算建议权与执行权。

(二)推行“班级管理责任制”

每个班级享有:

环境布置自主权

活动节奏调整权

教学资源调配权

园所只设定底线标准,不限制创意。

(三)设置“教师提案制度”

教师可提交管理提案,如:

“建议取消每周手写周计划”

“希望增设教师休息角”

经教师大会投票通过后,园所必须落实。

(四)推动“教师参与制度修订”

每年修订园所制度时,邀请教师代表参与,确保制度贴近一线。


四、真实案例:某园“节日活动组”教师自主策划“童年游戏节”,用跳皮筋、翻花绳替代传统表演,家长好评如潮

一名教师说:“第一次感觉自己是‘园所的主人’。”


五、结语

教师不是被管理者,而是共建者。
当园长敢于放权,教师才会真正用心,园所才能真正充满活力。


教育部 普通话宣传周 教育资源服务平台 教育部招聘平台 中央电化教育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