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幼儿园园长的“管理意义感营造机制”建设》
—— 从“完成任务”到“看见价值”的精神激励
很多教师疲惫,不是因为忙,而是因为感觉不到意义。每天擦桌子、排椅子、写文案,像流水线工人,忘了自己是在影响一个生命的成长。
我们开始重视“管理意义感”的营造。
我们不再只说“这个月要把环创做好”,而是讲:“这些墙面记录的是孩子如何从说不清到完整表达,十年后他们回来看,会记得自己是怎么长大的。”
我们推行“价值回路”机制:
每月精选一个“微小教育瞬间”——如孩子第一次独立穿鞋、主动安慰同伴——制作成短片,在教师会上播放;
邀请家长写“我家孩子的变化”,匿名分享给教师:“原来老师教的‘等待’,让孩子在家也能轮流玩玩具了。”
我们还设立“教育意义墙”,教师可随时贴上让孩子成长的证据:一张涂鸦、一段对话、一个眼神。
更关键的是,园长开始用“意义语言”替代“任务语言”:
不说“今天要把成长档案补完”,而说“每个孩子都值得被认真记录,我们是在为他们留下童年证据。”
某教师说:“以前觉得写档案是负担,现在觉得是在写孩子的成长诗。”
当教师看见自己工作的深远影响,疲惫依然存在,但多了坚持的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