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师“不主动反思”,不是因为她不成长,而是因为反思被当成了“认错书”
很多园所要求教师写反思:“今天活动没完成,是因为我准备不充分。”
结果反思变成了“自我批评模板”,毫无真实思考。
为什么?因为反思的氛围错了——
它不是为了成长,而是为了“认错”;
不是为了探索,而是为了“过关”。
我们改了做法:
改名字:不叫“反思”,叫“我的教育发现”;
改内容:不写“哪里错了”,写:
“今天最让我惊讶的一件事”
“孩子教会我的一个道理”
“如果重来,我想试试……”
不公开:只给园长看,园长手写回复,像朋友对话。
某教师写:“今天小宇打人,我没吼他,而是蹲下问‘你心里有只生气的小怪兽吗?’他哭了。”
园长回:“你没讲道理,却懂了他的情绪。真棒。”
当反思是分享,而不是检讨,它才真正发生。